close

8888890499999qgzh.jpg

此文摘錄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是由資深音樂評論人-陳義雄先生所撰寫


8888890499105953yi.jpg

台灣樂壇第一台豎琴
台 灣終於有了豎琴的音樂會,當時傳說在陽明山一位西班牙籍使節家中有一台豎琴,除此以外,台灣就沒有第二台了。但是,到什麼時候台灣才擁有自己的豎琴 呢?1960年,美國名指揮家威勒. 貝克特 博士(Dr. Wheeler Beckett)來台指導指揮樂團,指揮了已故 馬熙程博士創立的「中國青年管弦樂團」、屏東「有忠管弦樂團」與台南「善友管弦樂團」等民間創辦的樂團。因感於當時台灣音樂學子的勤勉、好學,但無論公私 立的管弦樂團,設備與編制都不全(當時號稱台灣唯一的專業性樂團『台灣省交響樂團』,不只沒有交響樂團不可或缺的豎琴,也沒有豎琴演奏團員,這能算是正規 專業性的『交響樂團』嗎?)回美後募款購買樂器與書譜,於I96I年3月,經由教育部轉交捐贈給樂團。捐贈「中國青年管弦樂團」部分,包括有一台舊豎琴; 這是台灣樂壇擁有的第一台豎琴。
    其後,1976年6月,中國文化學院(當時尚未改制大學)音樂系舉辦第七屆華岡藝展,為了4、8、10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3場華格納的歌劇《唐懷瑟》(Tannhaüser)之需要,而購進了一台豎琴,這是台灣樂壇擁有的第二台豎琴。
88888904991499jp4z.jpg
台灣樂壇第一位豎琴演奏者—林俐無法「學以致用」
豎琴也終於有了,可是演奏人才在哪裡?
中 國青年管弦樂團雖獲贈一台豎琴,卻是有等於無!因為沒有人會彈奏,所以這台豎琴從來沒有花台灣的任何音樂會派上用場,也因而年久失修,當1970年8日, 在德國學豎琴演奏有成返國的林俐小姐,想借這台台灣只有她會彈奏的「獨門樂器」舉行演奏會時,卻發現這台灣僅有的一台豎琴因為無人使用,沒有妥善保養維 修,已經不堪使用,淪為指揮家陳秋盛家中「客廳優美的擺飾」了。這位原本主修鋼琴,畢業於國立藝專音樂科,因師長史惟亮、許常惠的鼓勵與自己的好奇和興 通,加上恰巧有一筆指定西德專攻豎琴的獎學金,而千里迢迢遠赴德國,在科隆音樂院深造的林俐,「找不到豎琴,也沒有人要學…… 無法學以致用,感到寂寞而只好期待將來在國外求 "發展"了」(摘自已故名記者戴獨行之報導)
    文化學院烏《唐懷瑟》演出而購買豎琴,卻沒有人會彈奏,只得臨時就近從菲律賓請來一位槍手—葛里哥利夫人(Lourdes de Leon Gregorio )參與全部三場演出。
 88888904991610yavz.jpg
「樂府音樂社」肇始豎琴之推廣與人才培育
    沒 有豎琴,沒人會彈奏豎琴,演出曲目勢必受限,許許多多的經典樂曲無法演出,演藝團體(尤其是交響樂團)將永遠流連徘徊徜徉於那些有限的曲目。從獲贈而有第 一台豎琴,到文化學院為演出歌劇《唐懷瑟》而購買台灣第二台豎琴,之間長達15年之久,樂壇上的掌權者(尤其是音樂教育機構、交響樂團的掌理者)竟然沒有 人想要計畫發展這項重要樂器,引進培育其師資與演奏人才!《樂覽》雜誌(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發行)編輯群所推崇頌讚的所謂「台灣音樂推手」們,捫心自問,有 幾人當之無愧?
 
    1959年筆者與指揮家陳秋盛,還是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淡江大學前身)的學生,當時台灣尚處於音樂荒漠時代,學長楊文標就以學生身份,憑一己之力創立「淡江管弦樂團」,六月舉行第二屆音樂會。以當時台灣的音樂環境、水準,演出的樂曲其實都靠楊文標的 編曲才華予以巧妙的改編,以適合此學生樂團的演奏能力。音樂會重點曲目是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樂,普受喜愛的《天鵝皇后之舞》,這首樂曲要動用小提琴、大 提琴和豎琴三件樂器的獨奏好手;沒有豎琴,也沒有人會彈,這首曲子要如何演出?指揮楊文標以改編豎琴部分,由鋼琴演奏取代,解決難題,演出後獲得熱烈的哀 聲。這是業餘學生樂團不得已採取的聰明做法,只有勉勵,沒有苛責。但是如果號稱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交響樂團」東施效顰,不顧演藝品質,也採取同樣手法,就 難免給人不長進的評語;數年後,某次在台北市中山堂聆賞老「省交」的演出,演奏到某曲,需要豎琴的樂段時,傳到聽眾席的卻是隱身布幕後,鋼琴取代彈奏的樂 音;已畢業擔任音樂雜誌《愛樂樂刊》主編的筆者深感悵然。
 
    匈 裔美籍豎琴家吳志勒在台北和高雄的二場演出轟動全台。從豎琴家抵台,海關人員不知其隨身樂器為何物而發生扣押,險些誤了演出,音樂會主辦者被迫繳保證金, 並具結由報關行報關通關入境的「趣」事與「氣」事(對主辦的筆者與音樂家而言)。那幾天,台灣的報刊,天天有「豎琴過關」之類的報導與諷文,極為熱鬧,音 樂會則是人爆滿,音樂會後演奏台上擠滿了愛樂者,好奇的就近圍觀那台歷經艱辛登台,美麗高雅的義大利手工精製 "Salvi" 豎琴。
    這 種熱絡的情景觸動了人心-- 熱心推展樂教人士的心和樂器商人的心;樂器商是生意眼,「樂府音樂社」的負責人則是著眼於豎琴演奏人才的培植與推廣。於是在「樂府」的說服、策劃、義務協 助下,翌年(1975)「琴府樂器公司」開始引進了日本青山牌豎琴(Aoyama Harp),並且逐步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設立豎琴教室,「樂府」也全面展開了推展豎琴的工作。
88888904991651peu5.jpg
豎琴師資的引進
在日本青山豎琴廠方與日本豎琴協會會長約瑟夫.里納(Josef Molnar)協助推介下,1976年起日本青年豎琴家藤岡李華子、 岸本敦子、田中郁子在「樂府」安排下陸績應聘來台長期教授豎琴。中國文化學院與實踐家專(實踐大學前身)兩校音樂系得以首開台灣音樂科系之紀錄,率先設立 豎琴課程,由藤岡李華子授課。田中郁子則在教授豎琴之外,也加入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為豎琴演奏團員,稍後也經由莫納的推介,加入台灣豎琴教學陣容的瑞士籍柯莉薇(Sophie Clavel)則是由李武男老師禮聘,筆者的介紹與具保(入境、就職保證人),繼田中郁子離職之後加入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為豎琴演奏團員,「市交」於 1969年創團,歷史最悠久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創立於1945年,前者約有10年,後者則長達40年餘,兩團都號稱專業交響樂團,卻部長期欠缺豎琴與演奏 團員,二樂團領導人也都安於現狀,不思改善解決,任由樂團編制殘缺不全;喜於發布內文宣與發行的《樂覽》雜誌上自認創團六十年來締造許多「台灣首創」紀錄 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是否也締造了「任由樂團編制殘缺,長達40年餘的交響樂團台灣首創紀錄」?無論如何,這些缺失都因「樂府」的推展豎琴,培育演奏人才 成功而獲得解決,使樂團編制終得正常完整。
88888904995925i2e2.jpg

舉辦音樂會締造喜愛學習豎琴風氣

    為了推展豎琴,培植演奏人才,讓國人賞識豎琴之美,以造成喜愛豎琴、學習豎琴的風氣,「樂府音樂社」在70至80年代有計劃的推出了系列豎琴獨奏、重奏、合奏的演出活動,邀請傑出豎琴演奏家來台灣各地巡演,展現豎琴音樂之美。 

 

    首先,邀請有「日本豎琴拓荒者」之稱的世界著名豎琴家約瑟夫.莫納於1977年5月I6日晚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教學與欣賞兩相宜的「講解演奏會 (lecture-recital) 」,依豎琴演進史,從各類無踏板的小型愛爾蘭豎琴(Irish Harp)演奏講解到大型的「音樂會大豎琴 (Concert Grand Harp」,即「踏板豎琴」。

 

    1929年約瑟夫.莫納生於維也納,幼時加入著名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接受音樂的啟蒙教育,1944年入國立維也納音樂院專攻豎琴與理論作曲。畢業後 受邀往「維也納愛樂」等奧國各主要樂團協奏下獨奏演出。1952年應日大NHK交響樂團禮聘,以首席獨奏家身分與該團同台共演,活躍於日本樂壇,也因之與 日本結下不解之緣,協助日本推展豎琴,蔚為風氣。

88888904994305tz8k.jpg

1962年應邀參加國際夏季音樂協會之妻傑倫音樂節,在卡拉揚指揮下獨奏演出,博得佳評,聲望日隆,受聘為第二屆「以色列國際豎琴比賽」榮譽評審委員,1965年以後正式成為該項權威的國際比賽的評審委員。 

  

1966年奧國政府頒授他「科學.文化榮譽十字勳章,以表揚他的卓越成就與貢獻。1967年,分別受到「薩爾茲堡音樂節」與荷蘭「國際豎琴週」之禮聘,前往指導、教授,並獨奏演出。翌年展開更頻繁的活動,在俄國與歐美各地巡演。 

 

約瑟夫.莫納雖然是維也納人,卻長期定居於日本,擔任日本豎琴協會之會長,對日本推展豎琴及培育人才買獻至鉅。台灣的豎琴推展也獲得莫納極大的助力。

 

為了顯示愛爾蘭豎琴各種不同的特色與多樣音質音色變化,「講解演奏會」上半場曲目,莫納用愛爾蘭豎琴講解演奏了下列樂曲:

 

(1)17世紀愛爾蘭民謠《何洛蘭之協奏曲》(Corolan's Concerto)

(2)伯赫沙(Ch. Bochsa)《歌謠與迴旋曲》(Air and Rondo)

(3)愛爾蘭民謠《綠袖子》(Greensleeves)

(4)莫納編曲,日本民歌(五木搖籃歌之幻想曲)(Phantasie on Japanese Folksong "Itsukno komoh Utha")

(5)薩傑繹《探戈舞曲》(Tango)

(6)比才(G. Bizet)《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

 

    下半場為展示反映系統的發展 (reflect systematical development),莫納用大型踏板豎琴 (pedal harp-grand harp)講解演奏了下列樂曲:

(1)阿爾班尼士(M.Albeniz)奏鳴曲

(2)巴黎許-阿瓦瑞斯(E. Parish-Alvares)(行板):選自《摩西幻想曲》(Andante-from the "Mose Fantasie")

(3)董尼采蒂(G. Donizetti))歌劇《露琪亞》豎琴飾奏樂(Harp Cadenza from the opera "Lucia")

(4)舒威克(E. Schuecker)《馬茲卡舞曲》(Mazurka)

(5)屠尼耶《晨頌》(Au Matin):音樂會練習曲

(6)薩傑擇《夜之歌》(Song in the Night)

(7)莫納《悲歌》(Elegie)

(8)德布西《阿拉伯風I》(Arabesque I)

(9)杜內卻克(H. Trnecek)《舒伯特幻想曲》

 

    終場安可持,莫納接受一聽眾手寫遞上來的(茉莉花)旋律簡單曲譜,莫納依主題與變奏形式,當場即興演奏,獲得滿場熱烈的采聲!


88888904994307xs7j.jpg

一曲變色 

    雖然是動機很良善單純的豎琴推展工作,卻也常遭到莫名奇妙的惡意干擾,當「講解演奏會」進行到日本民歌(五木搖籃歌之幻想曲)時,久居日本日語流利的莫 納,在不知不覺間用日語說出曲名與相關事物妙語,引來台下聽眾會心一笑 (當時頗多聽眾受過日本教育),莫納覺得獲得聽眾的共嗚,就又多用了幾句日語來解說樂曲,想不到這單純的演奏者與聽眾問的良好互動,竟遭到某校音樂系教授 的杯葛,在場問休息時(intermmission),當場發飆,咆哮、怒罵主辦單位縱容演奏家講日語?!引起中山堂管理處公務的緊張,今莫納愕然不解。 最後,在得不到聽眾的認同下,才悻悻然獨目離去。也有一位當時音樂界的女性領導者風聞這件事,自以為捉到了主辦者的 "過錯",向當時主政的蔣家進讒,企圖打擊筆者(那是一個獨裁威權統治的時代呀!),幸未得逞。

 

另 場原訂由陳秋盛指揮 「華興交響樂團」協奏,約瑟夫.莫納與旅台義大利長笛家彭詹尼同台演出的莫札特之《豎琴、長笛與管弦樂協奏曲》,則因莫納的來台演出,有鬧雙胞之賺為由, 杯葛、騷擾筆者主辦此場演出。後為息事寧人,經協調而取消,改在廖年賦指揮國立藝專管弦樂團的音樂會(1977.05.17,台北中山堂)中演出,長笛也 改由當時藝專音樂科高材生劉慧謹(Hwei Jin Liu)演奏。這也是這首膾炙人口的豎琴名曲,在台灣的百次演出。

88888904994309pkuk.jpg


 1978年「樂府」引進了吳志勒領導,五位豎琴家四台大豎琴組合演出,頗負盛名的「紐約豎琴合奏團」(New York Harp Ensemble),於元月27、29、30日在國父紀念館演奏三場。 

 

     I980年10月邀請自日本「雨田光示伉儷豎琴二重奏,I2、13、14日巡迥北、中、南部演奏三場,

88888904994306975d.jpg

1982年3月主辨由8台小型愛爾蘭豎琴與一台踏板大豎琴組成的「雨田豎琴合奏團」從3月27日 到4月1日 巡迴全台各地公演5場,並有多場教學示範性的非正式演出。 

 

     以上音樂會,從獨奏二台、四台到九台大小型豎琴約合奏,呈現了豎琴各種組合演出的不同風貌與特殊音韻、音響,與獨特的和聲、對位聲韻。


888889049943082scs.jpg

  之後還舉辦了黃頌恩( 1983年9月10日台北市實踐堂、11日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善廳)、劉航安( 1983年8月8日 高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善廳,14日台北市實踐堂)等在國際上有成就的華人豎琴家的演奏會。劉航安(Han-An Liu)原本學鋼琴,入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深造後,兼習豎琴,獲有豎琴演奏家文憑與教師文憑,曾在慕尼黑國際比賽進入決賽,在德、奧、瑞士地區頗為活躍,曾任「慕尼黑愛樂」豎琴演奏者,隨該團來台演奏。

88888904996249sxr4.jpg

黃頌恩(Grace Wong)生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
曾連獲二屆愛爾蘭豎琴協會主辦的 國際豎琴大賽首獎。1973年又在權威的第五屆耶路撒冷國際豎琴大賽(The 5th International Harp Competition in Jerusalem)贏得第二大獎。除了演奏,黃頌恩和劉航安也舉行研習含,指導學生。


「樂府」也協助柯莉薇與其他管樂家組合巡迴各地文化中心演奏,也在全台各地舉辦為數甚多長期留台教學的藤岡李華子與岸本敦子之師生聯合演奏會。 

 

    在教學方面,多次安排莫納在有開豎琴課的音樂科系講習、指導學生。協助柯莉薇邀請其美籍老師來台指導學生,此外,1983年2月初,更聘請日本NHK交響樂團豎琴首席桑島教授舉行多場講習會,並示範演奏。


88888904994312neza.jpg

檢視台灣樂壇的演藝史,當可發現上述音樂會是1980年代之前,以豎琴為主的全部演出,而這些促進喜愛豎琴、學習豎琴之風氣的音樂演出與教學活動,全部由樂府音樂社所主辦與推動。在其全力推廣豎琴的士多年間,造就了李哲藝、解瑄等所有今日活躍於樂壇的豎琴俊秀,也因之解除了台灣所有管弦樂團豎琴人才荒,長年無豎琴團員,編制殘缺不完整的難堪窘境。 

 

    除此以外,筆者也義務執筆為樂器商撰寫豎琴及其教室之招生廣告詞,並在電台節目中鼓吹、推廣豎琴,也在筆者主持的「樂府音樂社」所舉辦的各類音樂會節目單免費刊登廣告,期以造成學習豎琴的風潮。


88888904994310tfdp.jpg 88888904994311h66n.jpg

自創豎琴品牌的推廣豎琴功勞者—李武男 

    原本在高雄地區教小提琴,也在高尚的西餐廳演奏的小提琴教師李武男,聆賞吳志勒在高雄市的演奏,深受感動。當「樂府」展開豎琴推展工作的第一時間,他就立 即響應,每星期一次長途北上辛苦學習。由於求知慾強烈,意志力堅強,進境神速,在很短的學習期,就藝成出師,足以擔當南部地區的教學工作了,他是本土自行 養成的第一位豎琴教師。後來他又辛勤巡迥全台各地大小城鎮開班授徒,幾乎今日所有的豎琴人才,都受到他的啟蒙,可謂桃李滿台灣。今日聲譽卓著的豎琴俊才李 哲藝(1999年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三名)、李哲音即其公子,李氏一門三傑,是台灣豎琴教育的最大功勞者。 

 

    多年辛勤耕耘,有了豐碩的成果,李武男創立「藝笙豎琴合奏團」,曾率團赴法國公演,博得佳評。他也在全台各地、教導成立了許多青少年豎琴合奏團,為樂教推展貢獻至鉅。

 

    基於多項因素與需要,李武男開始研究製造豎琴,自行創立品牌,設廠產製「藝音豎琴」:這是台灣自行產製的第一家豎琴廠。不久原本從事鋼琴生意的曹義雄,也 在默默研製中推出了「文齡豎琴」-- 兩家工廠迄今只生產構造較簡單、無踏板的愛爾蘭豎琴。期望能再努力研發,早日成功製作「音樂會用大豎琴」(Concert Grand Harp)。

 

音樂推手在民間,官家何曾有貢獻

    以上這些推廣工作,造成了台灣前所未有的豎琴學習與欣賞風潮,今日活躍台灣樂壇的豎琴演奏家、教師,就是這樣培植出來的。這就是豎琴及其演奏人才,在台灣 從無到有,以迄今日茁壯的歷程。豎琴在今日大學音樂科系已成為常見的主修科目,於民問亦不再是陌生的樂器。實在是經過極其辛苦的經營;從音樂會、師資、演 奏人才到樂器製造,這當中「樂府音樂社,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其對台灣豎琴教育與發展,筆者不免要感慨嚴正的說:「音樂推手在民間,官家何曾有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guin07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